7月29日,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公布今年上半年物流運行數據。上半年,社會物流總額保持穩定增長,需求結構持續優化,我國物流行業呈現穩中有進、質效雙升的發展態勢。
今年上半年,全國社會物流總額,即物流運行中的實物商品價值總和為171.3萬億元,同比增長5.6%。上半年社會物流總額增速高于同期GDP增速0.3個百分點,反映出物流需求對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依然較強。
上半年,工業品物流總額同比增長5.8%,對社會物流總額增長的貢獻率為85%,為工業經濟穩定和產業鏈、供應鏈暢通提供了堅實保障。隨著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新興產業物流需求展現出強勁增長動能。裝備制造業物流需求同比增長10.9%,高技術制造業物流需求同比增長9.7%,成為拉動物流需求的重要增長點。3D打印設備、工業機器人產品生產相關的物流實物量同比增長均超過20%。
隨著高水平對外開放、外貿多元化持續推進,疊加擴內需政策持續發力,二季度進口物流降幅有所收窄。大宗商品原油和鐵礦砂及其精礦進口物流實物量有所恢復。集成電路進口同比增長8.9%,增速比1—5月份提高0.5個百分點。
從消費物流來看,上半年,在一系列擴內需、促消費政策帶動下,消費市場趨于活躍。上半年單位與居民物品物流總額同比增長6.1%,增速比一季度提高0.3個百分點。
中國物流信息中心主任 劉宇航:今年以來,整個消費的需求增長是比較顯著的。特別是從物流需求來看,圍繞著以舊換新的居民消費電子產品類的,還有旅游和出行消費相關的消費品物流需求的增長,保持比較明顯增速。
另外,上半年再生資源物流總額同比增長17%,增速比一季度加快1.2個百分點。同時在汽車、家用電器等領域逐步形成聯動態勢。汽車、平板電腦、智能手機、家用洗衣機等產品物流實物量實現較快增長,增速均超過10%。
物流供給升級 各領域協同支撐經濟增長
從物流供給規模看,上半年,在產業提質升級的強勁驅動下,多數細分領域運行態勢良好,物流供給規模與結構同步升級,進一步支撐經濟增長。
今年上半年,物流業總收入6.9萬億元,同比增長5.0%。上半年中國物流業景氣指數月度均值為50.5%,比一季度回升0.3個百分點。物流行業景氣水平整體良好,在產業升級的背景下各領域相互協同,不斷優化供給。
鐵路貨運供給質效多維升級。上半年國家鐵路累計發送貨物19.8億噸,日均裝車18.24萬車,同比分別增長3.0%、4.0%,貨運量實現穩步提升。跨境物流通道效能不斷提升,加快推動暢通國際國內雙循環。上半年,中歐班列穩定開行9310列;中亞班列開行7349列,同比增長24.7%,中老鐵路發送跨境貨物302.9萬噸,同比增長9%。
航空物流方面,國際通道、產業升級對航空物流的升級拉動效應日趨顯著。上半年國際貨郵運輸量203.7萬噸,同比增幅達23.4%,國際業務增速顯著高于整體水平。上半年新增117條國際貨運航線,同比增長58.1%,周均增開233班貨運航班,為運輸規模擴張提供有力保障。從產業結構看,跨境電商、電子產品、汽車配件、機械設備等高附加值貨物及生鮮農產品構成核心運輸品類,反映出運輸結構的持續優化升級。
電商快遞物流供給精準對接消費變革需求。上半年,郵政快遞物流業收入超過7200億元,增長9.9%。面對消費者對品質和時效的高要求,企業通過增設集運中心、布設前置倉、開通高鐵專線等提升網絡能力,實現“小時達”“當日達”服務。
中國物流信息中心主任 劉宇航:圍繞著電商平臺這種小批量、多頻次快速需求的物流的供給能力是加強的。從電商物流指數來看,物流的履約率、時效率指數都是處在歷史比較高的一個位置。今年上半年,物流服務的這種供給能力,能夠有效地滿足我們居民對于消費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