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人”王興,要補齊美團的每一塊短板。
“浣熊食堂”啟動合伙人招募
經歷了一場補貼混戰后,外賣巨頭們可謂元氣大傷。
近日,京東、美團的第二季度財報相繼出爐,數據顯示,雙方都實實在在地為補貼大戰買了單。
據悉,京東第二季度包含外賣業務在內的新業務虧損約147億元,直接導致集團整體經營利潤從去年同期的105億元變成虧損9億,凈利潤幾乎腰斬。
而美團同樣增收不增利,第二季度經營利潤同比下降98%,遠遠低于市場預期。這促使今日美團股價盤中跌幅一度超過10%。
圖源:美團
可見,這次外賣界的“元老”美團,著實被“重創”了一波。
不過,美團創始人王興對此表示,美團已經不是第一次面對這種激烈的競爭。無論過去還是現在,美團始終專注于做正確的事。
他還預計,三季度美團核心本地商業還會出現重大虧損,但有信心未來會回歸正常水平。
這樣的巨大虧損,也顯示出了行業競爭的殘酷。燒錢的補貼大戰不可能一直持續。為此,平臺們只能一邊“應戰”,一邊調整運營模式,在市場中尋找新的增量。
據了解,京東、美團兩家巨頭在今年紛紛開拓新業務,不約而同地將目光投向集中式外賣廚房。
通過標準化、規模的運營和自營供應鏈,這種模式往往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有望實現不靠補貼的“低價外賣”。
這也意味著激烈的短線作戰后,一場外賣行業的長線作戰已經拉開帷幕。
據市場消息,美團于近日啟動其外賣廚房品牌“浣熊食堂”的合伙人招募,首批開放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和杭州五個城市的加盟,目前只接受單店合作,暫不開放區域代理。
圖源:美團
據悉,美團“浣熊食堂”對合伙人設置了兩條硬性準入門檻。
啟動資金方面,每位合伙人需要準備約150萬元人民幣作為前期開店資金,并能出示至少100萬元人民幣的現金或資產證明。此外,美團還建議合伙人額外配置約100萬元的動態運營資金,以應對日常經營中的各種需求。
物業選擇方面,美團要求合伙人提供位于外賣熱門商圈、建筑面積500-1000平方米且剩余租賃年限不少于8年的優質物業。
雖然在加盟開放初期,美團針對部分費用推出了全免或限免優惠政策,但總體投資額度仍然不菲。另外,美團對點位選址也十分重視,確保了“浣熊食堂”能夠占據最優的地理位置。
可以看出,“浣熊食堂”延續了美團的平臺化思維,其加盟模式與傳統模式有明顯區別。
合伙人只需負責獲取點位、裝修施工以及必要時協助入駐的外賣商家辦理證照,而美團則承擔招商、定價、營銷、現場管理、招聘培訓和考核店長等職責。
這種分工模式與此前美團發文表示的立場一致:“只做好基礎設施建設,幫助商家對接所需資源,把流量、品牌、銷量都留給商家”。
圖源:美團meituan
官方資料顯示,自去年年末試點到今年7月初,“浣熊食堂”已在北京、杭州等地運營10家門店,超100個餐飲商家入駐。而如今開放合伙加盟,預示著“浣熊食堂”或將進入大規模擴張階段,加速實現未來3年在全國建設1200家門店的目標。
不管是對合伙人的兩條硬性要求還是明確的分工模式,都不難看出美團將“浣熊食堂”做大做強的決心。
而為了這一天,美團已經醞釀良久。
早在去年12月,就有消息透露美團正在北京試水名為“浣熊食堂”的新業務。在“浣熊食堂”內,用戶可以一次性下單不同商家的餐品,騎手一次性配送到位。取餐方式上,不支持堂食,但用戶可以選擇到店自取或者騎手配送。
經過大半年的試運營,美團浣熊食堂共同服務了數十萬消費者,得到有效的市場反饋,成功地初步實踐了外賣廚房的想法。
7月1日,美團宣布即日起正式推出“浣熊食堂”。
據悉,“浣熊食堂”包攬“食材供應鏈+食堂基礎設施”,即建設好全部的線下基礎設施、日常操作標準、數字化運營規范和必要的各類扶持,商家只需“拎包入駐”。而平臺對餐品實現全流程把控,不僅包攬了食材供應,還對餐品制作全程進行嚴格監督、實時監控,為消費者提供干凈衛生的外賣。
圖源:美團Meituan
據美團披露,相比6月,美團和美團外賣App7月相關關鍵詞的搜索量環比已上漲超40倍;“浣熊食堂”商家整體曝光量上漲164%,訂單量上漲60%。
與此同時,京東也剛招募了一批合伙人,加速布局其外賣廚房“七鮮小廚”。
京東加速擴張七鮮小廚
外賣廚房的未來在哪
相比美團,京東采用了一種截然不同的合伙模式。
京東“七鮮小廚”的運營可以理解為自營模式,只招募“菜品合伙人”,這些合伙人只需提供菜品配方并合作研發,京東則承擔現炒制作及嚴格品控。
為此,京東投入10億現金,為1000道招牌菜尋找“合伙人”,承諾每道菜立獎100萬保底分成,菜品銷量分成上不封頂。消息發布一周后,就收到了超過6.6萬份報名。
據京東外賣披露的數據,七鮮小廚首店正式營業一周日均訂單超過1000單,3日復購率高于平均水平220%,成績還算不錯。
對餐飲商家來說,這種模式降低了開店門檻和運營成本,使其能夠更專注于菜品研發和品質提升。而其余的生產流程從食材供應鏈到最終出餐都在京東的體系內完成,由京東完全掌控。
值得注意的是,在“七鮮小廚”開設的首家門店里,菜品不由廚師制作,而是由機器人按照名廚配方進行標準化炒菜,人工只負責打包工作。
據新黃河消息,“七鮮小廚”首店內的炒菜機器人為美膳獅牌,由橡鹿科技研發。此前,京東曾兩次投資橡鹿科技。
同樣地,“七鮮小廚”也面對是否與餐飲商家形成競爭關系的質疑。
對此,京東聲稱其主要餐品解決的是20元以下能吃飽吃好的需求,目標是打擊“幽靈外賣”,不是去競爭客單價30元、50元的正餐市場。
對于做外賣廚房的初衷,京東和美團倒是出奇地一致,雙方都希望通過集約化運營與自建食品供應鏈,為消費者提供既實惠又干凈的外賣。
但外賣廚房在雙方的企業戰略目標上的位置可能有所不同。
有分析認為,對京東而言,七鮮小廚依托新興技術零售與傳統電商的深度融合,孕育出全新生態,其落子意在打造電商的全新發展方向。
劉強東在此前的618內部講話時還表示,京東集團所有的業務只圍繞著“供應鏈”展開,包括做外賣,也是為了服務生鮮供應鏈。
他直言:“大家看到的是跟興哥(王興)的外賣之爭,老百姓點餐,但其實我們做的是背后的生鮮供應鏈,這是我真正想要的。前端賣飯菜我可以永遠不賺錢,我靠供應鏈賺錢是可以的。”
相比之下,美團的核心目標更多聚焦于外賣業務本身,通過自建門店基礎設施,補齊商家在生產過程中參差不齊的短板,從而提升外賣品質。
配合其后廚直播、食安日記、明廚亮灶、食材溯源等創新的小舉措,進一步構建新的行業標準,提高美團外賣在行業里的競爭優勢。
圖源:美團Meituan
與此前的外賣補貼大戰不同,外賣廚房的開設是真正看到了市場的空白和消費者需求,將存量競爭升級為增量競爭。
綜合來看,集中式外賣廚房確實可以代表餐飲業數字化轉型的一個重要方向。通過規模化、標準化和透明化的運營,這種模式有望解決外賣行業長期存在的食品安全、成本控制和效率提升等問題。
對消費者來說,這意味著能夠以更實惠的價格享受到更安全的食品;對整個行業來說,集中式外賣廚房可能推動餐飲業向更加規范化、規模化的方向發展。
但對于外賣餐飲業,平臺入場負責基礎設施到底會不會帶來新的活力與良性競爭,還有待考察。
不管怎么樣,“幽靈外賣”終于可以被擠出外賣市場了,這倒是一件毫無疑問的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