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個月,德賽西威“川行致遠”、佑駕創新“小竹無人車”相繼登場,讓無人車賽道又卷了起來。
也許看到了快遞末端與城配領域的龐大市場,新玩家的入局,讓處于“技術驗證期邁向規模化商用”的物流無人車競爭更加激烈。
來自深圳市智能網聯交通協會的數據顯示,8月無人車配送生鮮快遞超90萬單,規模仍在進一步擴大中。新玩家能否打破新石器、九識等先發企業構建的現有格局,成為接下來的最大市場看點。
全年銷量將超3萬臺
從需求端看,城市末端物流、環衛、配送等領域,面臨人力成本持續上漲、組織效率優化的迫切需求,無人配送成為解決“最后一公里”效率問題的關鍵方案。
從政策端,國家層面法律法規不斷完善,多地逐步開放無人物流車路權,為行業從“試驗”走向“商用”提供了政策基礎。
數據顯示,截至8月底,新石器無人車已部署超過8000臺,預計全年將達成1.5萬臺交付目標;九識智能交付超7000臺,同樣在年底劍指1萬臺的交付量;白犀牛預計到2026年,活躍車輛將達到5000臺。
據低速無人駕駛產業聯盟數據,2024年我國無人配送車出貨量約6600臺,而2025年上半年交付量即突破1.2萬臺。當前市場呈現“多元競爭”態勢,先發企業雖占據領先,但未形成絕對壁壘。東吳證券預測,2025年無人配送車銷量將超3萬臺。
從生產端,隨著硬件成本大幅下探,無人車價格從早期的數十萬級,降至部分車型裸車價格2萬元左右,用戶購買成本大幅下降。
億豹網了解到,新石器日前推出“零首付、零利息、48個月分期”購車方案,并且FSD(完全自動駕駛)服務終身免費。以主力車型X6為例,優惠價格為12.51萬元,若參與該活動月供僅為2606元,并享受終身FSD免費服務,且整車統一提供5年質保。
目前,業內均采用“裸車+FSD服務費分開”的銷售模式,部分用戶擔心未來FSD服務費會不斷漲價,也有用戶擔憂企業靠FSD服務盈利,對硬件進行減配,用低價“套路”用戶。新石器表示,此次調整正是為了消除用戶顧慮,實現“買得放心、用得安心”。
與此同時,無人車出海也正在提速。日前,新石器協同合作伙伴AutoGo獲得阿布扎比綜合交通中心核發的首張無人配送車輛牌照,這也是全球無人配送行業在中東地區的第一張牌照,意味著新石器在中東市場進入全面商業化鋪開階段。九識也同樣在阿聯酋、新加坡等地布局。
路權與運營成考驗
業界普遍認為,1萬臺標志著行業迎來真正的規模化拐點,2025年將成為無人配送車的“萬臺交付元年”。
從無人車賽道格局來看,先發企業的優勢集中在“交付量”和“早期合作關系”,但在技術迭代、生態整合、成本控制等維度,新玩家仍有追趕機會。
比如背靠大樹的川行致遠,母公司德賽西威深耕汽車領域近40年,具備成熟的規模化量產能力、汽車供應鏈整合經驗,在車規級硬件制造、可靠性控制上有天然優勢。而在感知算法、決策系統上有深厚積累的佑駕創新,明確提出2026年實現1萬臺交付,目標直指追趕新石器、九識。
另外,潛在新玩家Momenta、華為、比亞迪等企業雖未正式下場,但憑借技術、生態或制造優勢,一旦入局將對市場產生“強沖擊”,其帶來的不僅是市場份額的爭奪,更可能推動行業技術標準、成本結構的重構。
億豹網認為,盡管新玩家手握 “差異化優勢”,但要撼動現有格局,仍需跨越市場、政策、運營、成本四大障礙。
其中,路權成為無人車品質之外的最重要因素。路權,是無人車合法、安全上路的通行證。沒有路權,無人配送車連基本的上路資格都沒有,更不用說實現商業化落地。目前國內僅深圳、蘇州等少數城市實現了路權規模化開放,不同城市對無人車的技術標準、備案流程、安全監管要求存在差異。
因此,新玩家需針對各地政策逐一適配,這不僅耗費大量人力物力,還可能因政策變動導致前期投入打水漂。新石器、九識等企業已在多個城市完成備案,形成“路權地圖”,新玩家需從零開始,時間成本更高。
在運營層面,新玩家同樣面臨嚴峻考驗。無人車并非 “一賣了之”,而是需要配套的車隊調度系統、實時運維服務、數據迭代體系等全鏈條支持,屬于“重運營”行業。例如新石器通過數千臺設備的運營,形成了一套高效的調度、運維流程,能快速響應突發問題,如車輛故障、路徑調整等。
億豹網發現,新玩家進入市場,往往通過低價搶占客戶。但量產規模不足時,難以通過 “規模效應” 降低零部件采購、生產制造成本,導致產品價格偏高;若降價爭奪市場,又會陷入 “利潤微薄” 的困境。
但新玩家并非沒有機會,行業競爭本質上是 “技術、效率、生態” 的較量,新玩家能否抓住“規模化商用前的最后窗口期”,成為決定命運的關鍵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