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直播帶貨和冷鏈物流的崛起,大閘蟹早已突破地域限制,成為全民餐桌的“鮮味圖騰”。
大閘蟹寄遞,是時效強、配送服務要求高的生鮮冷鏈業務,順豐與京東物流占據傳統優勢的情況下,通達兔快遞也在嘗試爭奪這一高價值市場。
億豹網發現,一只大閘蟹的旅程,不僅是從湖塘到餐桌的一次轉移,更是中國冷鏈快遞發展的縮影。
在反內卷的號召下,冷鏈市場龐大、單價較高,成為反內卷的新高地,但高成本投入與高標準服務的入場券,則需要企業長期的深耕。
各顯神通秀肌肉
其實,每年圍繞大閘蟹的寄遞競爭都是一場爭分奪秒的時效戰。這高度考驗著快遞企業的包裝技術、溫度控制,營運體系、流程效率、保障能力等全方位。
隨著陽澄湖開湖進入倒計時,大閘蟹寄遞保障也進入沖刺期。目前,順豐、京東物流相繼完成專項保障方案升級,在攬派兩端提速時效。
近日,順豐在陽澄湖鎮啟用首個專為大閘蟹打造的智能化快遞轉運中心,聯動100多個前端收寄網點,實現全天候、全鏈條的大閘蟹發運保障,成為蘇州唯一一個聚焦特色農產品的自動化專屬物流樞紐,以科技力量應對激增的寄遞需求。
億豹網了解到,轉運中心投入兩套全自動小件分揀系統,采用智能數字化管理,單小時分揀產能突破2萬件,單日吞吐量超40萬件,產能較2024年同比提升100%。同時,場地新增12個卸貨口和69個裝車發運口,大幅提升收發效率。
京東物流不甘落后,在陽澄湖區域投入無人車、無人機、移動分揀機、冷鏈三輪車以及多項AI技術,全面提升大閘蟹寄遞體驗。
其中,產地專攬小哥、攬收點位同比增長超100%,攬收截單時間相比往年增加2.5小時,延長至22:00。除了投用全貨機,京東快遞大幅增加了公路冷鏈、鐵路等運力資源,讓大閘蟹最快24小時送達全國核心城市。
中通也在積極布局,在陽澄湖產地,中通已提前于沙家浜、巴城等地設置多個攬收點與移動冷鏈車,嚴格做好寄前檢查,實現大閘蟹從捕撈到分揀全程恒溫。中通航空與冷鏈生態全程鎖鮮,確保全國200城次日達,江浙滬主要城市可實現“當日捕撈、當日嘗鮮”。
“在運輸環節,中通新增多條航空線路,結合智能冷鏈系統,實現跨區域快速中轉,形成‘航空提速+冷鏈鎖鮮’的閉環鏈路。”中通快遞大閘蟹項目經理董文志說。中通承諾,若因物流原因導致包裹超時、大閘蟹死亡,承諾按只賠付。
對快遞企業來說,無人機已成為大閘蟹寄遞的標配,從湖中央運輸到分揀場地,用時只需幾分鐘。而傳統的汽運模式,則需要20-30分鐘。與此同時,無人機還配備冷運恒溫箱和冷鏈記錄儀,保證大閘蟹有效鎖“鮮”。
當下,順豐和京東物流在大閘蟹寄遞市場已經占據一定優勢,其他快遞企業要想在陽澄湖分一杯羹,如何保證全鏈路有效冷藏,成為必須解決的核心問題。
加盟制快遞難推進
十幾年前,螃蟹的運輸還面臨諸多難題:鮮活度難以保證、運輸成本高、配送效率低。而順豐等快遞企業正是從這些痛點出發,逐步構建起一套高效專業的螃蟹全域運輸保障體系,開通面向全國市場的螃蟹寄遞流向和專項寄遞線路,讓當日達次日達成為標配。
大閘蟹是冷鏈運輸中最具“技術難度”的典型商品之一,保鮮時間短,且死蟹不能食用。因此,大閘蟹對運輸時效和保溫溫控有很高的要求,快遞企業也必須想盡一切辦法爭分奪秒地運輸。
相比總部的強勢出擊,末端網點與快遞小哥卻并不熱衷這一產品的派送。“中秋假期貨量本來就大,大閘蟹必須得優先派送,派費并沒有增加多少,卻增加了不少時效工單。”一位小哥吐槽說,很多破損與死蟹最后都由快遞員買單了。
億豹網發現,而對于加盟制快遞來說,全流程保持溫控就更加困難。“生鮮中最難的就是保證活物,時效,中轉保障,多頻派送。而這些都是我們需要積累經驗的地方。”一家通達系快遞蘇州地區加盟商表示,自己之前響應總部號召嘗試過一年,但由于末端環節不可控,導致虧損巨大。
該加盟商表示,大閘蟹蛋糕雖然好吃,但需要網點投入大量車輛、人力成本,僅靠單個網點推動,難以貫徹執行,尤其在中轉與末端環節。在各種因素影響下,去年一次小范圍的試水之后很快就叫停了。
冷鏈運輸是一個重投入、要求高、技術型的業務類型,快遞企業為何紛紛加大投入呢?實際上,他們爭奪的不僅是大閘蟹的銷售權和運輸權,更是其背后所代表的服務客戶的綜合實力,并借此來加強客戶粘性。
機構預測,2025年中國冷鏈物流市場規模或達8970億元,相比快遞,中國冷鏈物流行業更為分散,市場格局未定,反內卷之下,后來者還有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