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有不少縣城用戶留言,全縣各個小區基本都設置快遞柜,超過12小時收一塊錢,超過24小時收兩塊錢,引發居民吐槽。
快遞柜超時存放收費,是困擾業內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到底該不該收費?超過多久收費?收費標準如何?原本為網購一族帶來便利的快遞柜,正在慢慢變得不被人待見?
“快遞小哥從來不打電話,直接放快遞柜,都是晚上七八點放。第二天下班回來就要花兩塊錢取件,這樣快遞網點老板很快就能買別墅了。”
“很多情況是直接取件碼都收不到,有的取走了才收到。有一次凌晨12點才進來信息,睡一覺醒來就超時了。國慶假期回來,八天前的快遞我都不敢取了。”
“不光是快遞柜,驛站也照收不誤。沒有信息和電話通知的我一律不取,兩天后重新再下一單。”
億豹網發現,在社交媒體平臺,吐槽快遞柜的用戶并不在少數。不征求收件人同意擅自投柜、到柜取件還必須掃碼關注、取快遞還要交超時保管費等等……
其實,對于投柜問題業內一直有明確的規定。2024年3月1日起施行的《快遞市場管理辦法》第二十八條規定,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未經用戶同意,不得代為確認收到快件,不得擅自將快件投遞到智能快件箱、快遞服務站等快遞末端服務設施。
第五十四條明確,未經用戶同意擅自使用智能快件箱、快遞服務站等方式投遞快件的由郵政管理部門責令改正,予以警告或者通報批評,可以并處1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1萬元以上3萬元以下的罰款。
但迫于投遞量大,每一個小哥每天動輒五六百件派送量,讓挨個打電話通知變得非常困難。為了保持收入的穩定,小哥無奈只好選擇投柜投站,而這些費用均由自己承擔。
今年以來,各大快遞總部相繼加快末端快遞柜投放進度,尤其是室內快遞柜,并給一線網點制定考核指標。為了完成考核,網點紛紛在轄區內布設快遞柜,正如上述網友所言,縣城內小區已鋪滿柜子,加大入柜率,希望借此提升派送效率與服務質量。
那快遞柜可以在小區內隨意安裝嗎?根據《物業管理條例》,小區的公共區域歸全體業主所有,安裝快遞柜需經過相關業主、業主大會同意,收益屬于小區公共收益,未經全體業主同意擅自安裝,可以要求企業拆除。
小哥不打招呼直接入柜,用戶超時取件就應該買單嗎?有律師表示,快遞企業擅自投柜的前提下,與快遞柜產生保管合同關系的是快遞企業,根據合同相對性的原則,快遞柜如要收費,只能向快遞公司收費,而不能向收件人收取費用。
億豹網了解到,現實情況是,多數快遞柜運營商均設置超時收費選項,并成為他們的主要利潤來源,只是設置的時長與額度不同,有的免費保存12個小時,有的18個小時,收費標準也不盡相同,有的超時12小時內收費0.5元,有的收1元,這些并沒有統一的標準,完全按照用戶的接受程度自行而定。
盡管快遞柜超時收費尚未有明確禁止規定,但驛站二次收費早已明令禁止,并且各級主管部門不斷開展嚴打行動,尤其在偏遠農村山區。此前,有網友反映,農村二次收費被強制取消后,自己取件要多跑三四十公里。
快遞柜作為末端最后一公里的基礎保障設施,在經過新一輪價格戰之后,室內快遞柜的價格已打到每個格口30元左右,即便派費不斷下滑,柜子也相對可以保持服務的穩定性,并且大幅減少對小哥的依賴。
各大總部搶先布局,快遞柜的重要性無需多言,盡快制定行業統一服務規范與收費標準,成為接下來提升用戶滿意度的重要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