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天半夜,客戶需要剛剛到達網點的一個包裹,本來這個包裹是屬于第二天派送的。但是韻達小哥不暇思索,立馬趕往網點,在對應格口快速找到包裹,僅用半小時便將包裹安全送達客戶手中。這樣的高效服務,源于該網點十年如一日對服務品質的追求,更離不開網點自動化分揀設備的全面啟用。從人工分揀到科技賦能,韻達呼和浩特韻誠網點,正以實實在在的升級舉措,為消費者帶來更優質的快遞體驗。
從"面包車夢想"到自動化跨越
2011年,韻達在呼和浩特僅有8個網點。當時負責賽罕區業務的武軍,帶著3名快遞員和1輛二手面包車,成立了呼和浩特韻誠網點。每天天不亮,他就和伙伴們手動分揀包裹,最大的愿望是“能把面包車裝滿”。隨著2012年韻達呼和浩特分撥中心成立,加上當地快遞業務快速增長。武軍帶領團隊擴大服務范圍,一年內實現日均快遞包裹裝滿1輛小面包車到一輛大箱車的跨越。
真正的轉折發生在2024年。面對日均超萬件的包裹量,網點投資100萬元建成自動化網格倉,引進智能分揀設備。21個分揀格口、每小時7000件的處理效率,在內蒙古呼和浩特率先實現包裹分揀自動化。“過去快遞小哥彎腰分揀的活兒,現在機器兩小時就能完成,包裹狂掃、擺輪傳送、智能分揀,全流程自動化。”武軍指著勻速運轉的擺輪傳送帶說。
科技賦能下的"時效提升"
網點在轉運環節的調整更具突破性。韻誠網點主動將包裹交付頻次提升至六次。15名司機組成的"夜班隊"輪班值守,往返于分撥中心和網點之間。確保從晚8點到凌晨3點的四個新增頻次高效運轉。
"網格倉自動化設備讓我們把分揀工作前置完成,末端時效平均提升2小時。"操作主管云鵬現場演示:包裹經自動化設備掃描后,沿著傳送帶滑入對應格口,全程一個人就能搞定,快遞員早上到崗時,所有快件已按派送路線整齊碼放。
這種"夜間分揀+晨間直送"的模式,使網點在業務旺季日均處理上萬票包裹時,仍能保持穩定的服務品質,并且在時效上更有服務優勢。
數據顯示,自動化設備投用后,網點末端派送效率提升40%,快遞員日均派件量也有了明顯提升,雙十一期間包裹量也有所突破。客戶王女士感慨:"現在上午12點左右收到的包裹,現在10點就收到了,比過去提前了2個小時。"
在自動化設備的支持下,韻誠網點的服務范圍持續拓展。在國內包裹派送服務的基礎上,新增了跨境包裹的末端派送服務。網點建立"機場直通"綠色通道,跨境包裹抵達呼和浩特白塔國際機場后,網點專屬車輛2小時內即可完成清關提貨,實現"當日達"服務承諾。澳洲客商表示:"從墨爾本到呼和浩特,全程物流可追蹤,讓我們跨境貿易更安心。"
網點的5名客服團隊同樣體現著服務溫度。在線客服積極響應,客服小達24小時提供服務,讓售后服務既有速度又有溫度。
數智物流背后的"溫暖力量"
在科技硬實力之外,韻誠網點的文化建設也有特色。20多名快遞員中,10年以上工齡的占半數以上。“公司給我們交保險、漲派費,冬天發羽絨服,夏天送清涼包。”快遞員張師傅展示手機里的照片:每月一次的集體聚餐、年度優秀員工獎勵、發放慰問紅包……這些暖心舉措讓團隊凝聚力不斷增強。
每周一的晨會上,武軍都會和員工復盤服務案例,內容涵蓋智能設備操作、應急情況處理等,幫助快遞小哥提升服務技能。
在近日召開的韻達全國網絡大會上,呼和浩特韻誠網點獲得"年度優秀網點"。評審委員會特別指出,該網點通過"自動化設備投入+服務模式創新+團隊建設"的三維升級,走通了“科技賦能末端”的創新路徑,也為全網提供了可復制的末端服務優化方案。如今,這個曾用面包車送貨的小網點,已通過擁抱科技,不斷創新,開拓出更廣闊的市場,提供了更貼心的寄遞服務。
站在嶄新的自動化分揀線前,武軍望向忙碌而有序的作業區:"我們正在測試AI智能調度系統,未來將通過大數據分析實現更精準的運力調配。"從最初的面包車到如今的智能網格倉,韻誠網點用科技創新在快遞高質量發展的賽道上奔跑,以客戶為中心、以科技為引擎,持續跑出服務"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