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下午,嘉和一品創始人兼董事長劉京京在社交媒體上發出“困在外賣大戰下的真實吶喊”。她質疑外賣大戰的補貼,究竟是平臺的讓利,還是對商家的血腥掠奪。
劉京京指出:百億補貼開戰,最受傷的其實是商家。顧客享受到的各種滿減、補貼,每10元,平臺只出3元,商家要補7元!大頭都是商家出的。7月5日美團單日突破1.2億單,阿里8000萬,京東兩三千萬單。其中有兩億是餐飲外賣,比去年日均1億單,增長了一倍,是靠巨額補貼硬生生從堂食搶到了外賣去的。
劉京京呼吁平臺不應再裹挾商家參與巨額補貼,不能迫使商家降低底線,那只會劣幣驅逐良幣,導致食品安全風險越來越大。
近日,外賣大戰再次打響,且戰火不斷升級。在外賣平臺不斷攀升的成交數據背后,不少中小商家貼出了自己的“血淚賬本”。
以下為嘉和一品劉京京微博發布全文:
困在外賣大戰下的真實吶喊!
瘋狂的外賣大戰,愈演愈烈!補貼,究竟是平臺的讓利?還是對商家的血腥掠奪?
又有誰了解實體商家,正在被裹挾,慢性死亡?補貼大戰背后,到底藏著哪些不為人知的心酸?
7月5日美團單日突破1.2億單,阿里8000萬,京東兩三千萬單。
其中有兩億是餐飲外賣,比去年日均1億單,增長了一倍,是靠巨額補貼硬生生從堂食搶到了外賣去的!
各平臺都是百億補貼開戰,但其實最受傷的是商家。
顧客享受到的各種滿減、補貼,每10元,平臺只出3元,商家要補7元! 大頭都是商家出的。
你這個商家不參加補貼活動,就沒有流量,顧客看不到你,當然就不可能有訂單。
而被迫參加了,來的又是賠本賺呦喝的羊毛單,員工快累趴了,餐廳也快賠干了。
有商家曬出訂單,42.9元的消費,商家承擔補貼27.9元,平臺補貼14.99元,顧客只付了一分錢。這哪還能扛得住? 倒閉的商家會越來越多!
餐廳堂食面臨三道生死關,因公限酒減少了客流;被團購、直播薅了一道羊毛;又被外賣平臺一天搶走兩三億的客流,還能剩下多少人會去堂食吃飯?
但是餐廳照樣要承擔食材、房租、人工、能源、稅費和高額的平臺服務費、流量費。
上千萬的商家,都快淪為了外賣的加工廠,變成三巨頭混戰的子彈。
7月以來,平臺發起0元購,還有很多“滿25減21"、滿16減16”等無門檻的外賣券,而且都是大數據精準搶客。
這完全是與堂食的不公平競爭! 當顧客習慣了低于成本價用餐,0元配送費,到餐廳吃飯的人只會越來越少!而當有底線,有品質的餐廳都倒閉了,顧客還能吃到安全的飯菜嗎?
全國2000多萬家餐廳,穩定就業的幾千萬餐飲人;在餐廳關張失業后,也許會有數百萬人被迫去打零工,送外賣、跑快遞。
但美團研究院的數據顯示,在745萬的騎手中,全年接單在260天以上的,只有11%,約82萬人。更多的幾百萬人是沒有保障,也許只干了幾天的。騎手仍是“用健康換明天”的消耗品。
外賣平臺真的是解決就業的功臣嗎?難道真的要讓平臺榨干商家的最后一滴血,讓原本被管吃管住的餐廳員工都失業,變成送外賣的散兵游勇嗎?
當幾億人都足不出戶,線上購物,吃外賣了,街市怎么可能繁榮?哪還有煙火氣?
五萬億的餐飲民生行業,還要被平臺的瘋狂,裹挾到幾何?
作為從業快三十年的餐飲人,我呼吁
1、平臺不應再裹挾商家,參與巨額補貼,不能迫使商家降低底線;那只會劣幣驅逐良幣,導致食品安全風險越來越大
2、補貼大戰,促使低價傾銷,不正當競爭,擾亂市場,應該被明令限制。禁止裹挾商家補貼,雙重承擔配送費。讓消費者理性選擇,吃堂食還是外賣?還餐飲市場以健康生態。
3、補貼的天平已經失衡,應當從瘋狂回歸理性。降低平臺傭金,各項收費;支持商家提升品質,合理定價,讓消費者吃得實惠,放心,長期受益;促進三方共贏的消費繁榮。
4.為全職或自由騎手提供多模式的保險福利保障,讓他們的辛苦被看到,真正感受到被尊重。
瘋狂的補貼,只是資本掠奪的把戲,終將會散場。但被補貼摧毀的價格體系、被騎手汗水浸透的安全隱患、被平臺榨干的商家血汗一一所有的代價早已銘刻在行業肌理中。
市場不要“曇花一現的表面繁榮”,而要“細水長流的生態共生”。
平臺若真的視商家為伙伴、騎手為家人,請放下數據權杖,拾起商業倫理。因為比算法更珍貴的,是人心;
比流量更持久的,是匠心。
三十年商海沉浮,我仍堅信餐飲是煙火人間的溫度計。
希望別讓瘋狂補貼的凜冽風暴,熄滅這簇溫暖的煙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