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峰網從多方信源獲悉,近日,自動駕駛解決方案供應商「元戎啟行」的技術合伙人蔡一奇,已經正式加入京東物流,其核心職責是主導無人配送車項目。
這一變動背后,曾流傳過一段行業猜測:此前有消息稱京東新組建了一個智駕團隊,且由蔡一奇負責,此舉被不少人解讀為京東要入局乘用車智駕市場。但據我們了解,該智駕團隊的核心目標是為京東自身的海量業務場景服務,包括物流倉儲、外賣配送、京東大藥房即時送、京東閃送,以及七鮮超市生鮮履約等多個領域。
值得關注的是,蔡一奇的匯報對象為京東物流 CEO 胡偉,這一組織架構安排進一步佐證,其負責的智駕團隊核心聚焦無人配送車業務,而非面向乘用車市場的 Robotaxi 領域。
蔡一奇其人屬于天才少年,19 歲便考上博士,25 歲獲得德州大學計算機圖形學博士,曾在 Google 從事 Street View 的三維重建和高精度地圖的研究工作。2019 年他離開 Google 后加入元戎啟行,不僅是研發高精度地圖方案的核心成員,還負責推進智能駕駛技術工程化落地,離職時已躋身公司技術合伙人行列。
耐人尋味的是,元戎啟行目前正處于 IPO 啟動階段——在上市前夕,公司發展的這一關鍵節點,作為技術骨干的蔡一奇選擇離開,轉投京東物流這樣的互聯網大廠,背后是否有更多不為人知的原因尚未可知。
若要理解京東無人車在這個節點、引進明星智駕公司的技術合伙人,背后的深意,還得回溯其無人配送車的發展脈絡。早在 2018 年,京東無人車業務發展受到劉強東諸多質疑,關鍵人物孔旗正是在此時加入,成為“破局者”:他建議調整研發方向,從“全面鋪開”聚焦到“無人配送”單一賽道;主導重構了無人配送車 L4 級自動駕駛技術框架,并在 2019 年底實現“無安全員跟車”,讓京東無人配送車從高校封閉場景,成功邁入開放道路常態化運營階段。
然而如今,孔旗與老東家京東的矛盾已公開激化 —— 其 2021 年 8 月創辦的「九識智能」,作為一家聚焦無人物流車的企業,正被京東指控侵犯知識產權。進一步梳理可見,九識智能的核心團隊(孔旗、朱偉鋮、莊立)均來自百度無人車、京東無人車體系。
此前有媒體報道稱“當時至少 10 余名京東物流無人車及自動駕駛部門核心研發人員扎堆離職,加入九識智能”。但經我們跟多位當事人核實,“扎堆離職”的真相是——當年徐雷出任京東新 CEO,孔旗主導的無人車項目被徹底邊緣化,疊加集團后續將機器人團隊并入該部門,在 Headcount(人員編制)有限的情況下,大量核心研發人員被迫離職或被裁員。
而九識智能接收這批人員,本質是承接了京東業務調整后流出的人才,并非主動挖角——畢竟從業務走向看,是京東先“邊緣化”了無人車業務。
據我們進一步了解,這起“大廠指控前員工創業公司侵權”的糾紛背后,還藏著行業競爭的暗線:九識智能在發展過程中,獲得了京東核心競爭對手美團的大額投資,這一資本關聯,讓九識智能直接被劃入美團的生態陣營,也讓京東與九識的矛盾,從單純的“前雇主與創業公司”糾紛,延伸至互聯網大廠之間的生態競爭層面。
眼下,無人車領域正迎來扎堆上市的窗口期,若此次侵權指控被最終坐實,對志在 IPO 的九識智能而言,無疑將是致命打擊,甚至可能直接阻斷其上市進程。
2025 年無疑是無人車的“爆發年”:前有九識智能深陷與京東的知識產權糾紛,上市之路蒙上陰影;后有菜鳥傳出動作——其無人車業務擬以 10 億元估值推進拆分融資,試圖通過獨立運作尋找新機會;而作為手握海量配送場景的代表,京東近期也終于出手——通過招攬明星智駕公司的技術合伙人,借此重啟無人配送車項目,為本就激烈的行業競爭,再添一把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