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載風雨兼程,一甲子雪域蝶變。
今年是西藏自治區成立60周年,在這片約占全國總面積八分之一的廣袤土地上,快遞物流業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跨越,日益成為連接西藏與內地、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紐帶。
作為最早進入西藏的快遞企業之一,圓通在這片雪域高原上探索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發展路徑。自2005年在拉薩設立首個服務網點以來,圓通已在西藏建立起近百個標準化服務網點,帶動就業200余人,日均處理快件量超4萬件,率先實現縣級以上區域服務全覆蓋,服務質量穩居行業前列。
藏貨出藏,不斷增添“快車道”
隨著西藏快遞業的迅猛發展,圓通在拉薩近年來不斷擴容場地、升級自動化設備、夯實基礎設施。圓通拉薩分公司負責人周華表示,起初,圓通僅能覆蓋拉薩市區,后來逐步延伸至縣城,如今,甚至可抵達珠峰腳下的村落,實現了拉薩全市鄉鎮及行政村的全覆蓋。2025年3月,圓通還率先開通西安至拉薩干線運輸線路,全程僅需42小時。
為保障松茸、牦牛肉干、高原蜂蜜和珍貴藥材等特色產品高效出藏,圓通在拉薩、林芝創新推出“機場直發”模式,這些特色產品從拉薩、林芝機場直接起飛,運往全國各大城市,有效縮短運輸時間,推動藏區生鮮農產品更快走向市場,助力農牧民增收。
無人機穿越雪山:5分鐘完成1小時車程
一陣轟鳴聲中,無人機緩緩降落,懸掛的貨框里裝滿剛采摘的新鮮松茸。兩名圓通小哥迅速將貨框轉移至工作區分揀打包,不久后,這些松茸就將通過航班送達全國各地消費者的餐桌。
“松茸營養價值高,但極其嬌貴,采摘后72小時內食用最佳,對運輸時效要求非常苛刻。”圓通西藏林芝分公司負責人李鳳偉表示,“以往村民靠人工背運下山,再送到收購點,如今無人機只需5分鐘就能完成原來至少1小時的車程,既快捷又便利。”
科技賦能不僅大幅提升運輸效率,還降低了損耗、保障了品質,讓來自“世界屋脊”的美味更快抵達遠方餐桌。目前,圓通已在林芝市、墨脫縣、波密縣應用無人機,日均協助運輸近200公斤農產品出藏。
破解鄉村“最后一公里”的智慧實踐
隨著藏地特產借助快遞網絡走出高原,農牧民們收取快遞的需求也與日俱增。近年來,圓通在林芝率先推廣智能快遞柜,有效緩解末端派送難題。“以前取快遞得等代收點開門,現在隨時掃碼就能取,東西也不會丟了。”扎西說。
在西藏偏遠鄉鎮,末端派送曾面臨諸多挑戰:外來員工語言不通、溝通成本高;第三方代收點有時違規收費,引發不少投訴。智能柜的鋪設,既消除了溝通隔閡,也規范了服務。目前圓通在林芝市區、波密、墨脫、朗縣等城鄉的60組快遞柜,已經成了農牧民身邊的“24小時快遞驛站”。
更重要的是,西藏鄉村居民不僅享受到便捷的快遞服務,也迎來了新的就業與增收機會。圓通創建了“林芝市青年就業見習基地”——這是當地首個且唯一聚焦快遞領域、面向大學生群體的人才孵化平臺。朗縣嘎貢村的居民曲尼旺姆成為首位經該平臺推薦就業的畢業大學生,她主要負責幫助村里老人使用快遞柜和維護設備。“畢業后在拉薩找工作不太順利,現在能在家門口上班,特別開心。”她說。現在村里越來越多的老人喜歡上了網購,經常找她幫忙下單。未來,曲尼旺姆計劃通過直播帶貨,和更多人分享自己家鄉的特產。
目前,圓通在林芝60%以上的員工是藏族同胞,他們從最初對快遞行業充滿好奇的“職場小白”,蛻變為能夠獨當一面的業務骨干,甚至有人成長為網點的負責人。
堅守:從一個人到一張網
快遞物流在西藏的蓬勃發展,離不開一群人的默默堅守。
來自甘肅慶陽的賀海巖,2010年與妻子赴拉薩創業,創立圓通拉薩雪新村網點。2018年,妻子回老家照顧孩子,賀海巖選擇獨自留在拉薩,轉型到圓通拉薩分公司負責運營管理。今年1月,西藏日喀則市定日縣發生6.8級地震。賀海巖主動請纓,將圓通籌措的首批救援物資第一時間運抵災區。“物資抵達的那一刻,我對‘快遞’二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賀海巖說。
而被稱作“熱心李大姐”的李鳳偉,來自河北滄州,已在林芝扎根二十年。她從摩托車商人轉行快遞。2012年創業首年就虧損了30萬元,但憑借韌勁和信念咬牙堅持下來。如今,圓通林芝分公司已經擁有15個網點、近400平方米的場地,最遠服務至650公里外的察隅縣上察隅鎮。李鳳偉自己也當選為西藏自治區人大代表,繼續在雪域高原書寫她的快遞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