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把事做好,就必須舍得投入。”這是韻達陜西西安未央湖網點負責人李鈺最常說的一句話。這位從基層一步步走上來的快遞“老兵”,用150萬元的果斷投資,將這句樸素的話語轉化為網點服務質量飛躍的生動實踐。
百萬升級提效
2025年初,李鈺正式接手韻達陜西西安未央湖網點。作為西安本地人,他自2012年加入韻達以來,從最基層的門店驛站做起,對快遞行業的每一個環節都了如指掌。他深知,當下,一個基層網點若想立足,必須從“被動應對”轉向“主動升級”。
今年年初,李鈺果斷籌集150萬元,精準投向網點三個領域:車輛更新、設備自動化、末端網絡重構。
如今,走進韻達西安未央湖網點操作場地,迎面而來的是現代化的操作設備:一條全自動化分揀線高效運轉,包裹在傳送帶上快速奔跑,精準落入對應區域的格口。
“以前我們靠人工分揀,15個人凌晨4點上班是常態,速度慢,效率低。”李鈺指著新上的自動化分揀設備說,“現在,這套系統每天能輕松處理1.5萬件以上,準確率接近100%,而且節省了至少三分之一的人力。”
更關鍵的是,自動化設備的引入,讓網點具備了“提前出倉”的能力。即使在618等業務高峰期,網點也能按時完成分揀,快遞員一上班即可裝車出發,確保派送時效。
“我們不是等高峰來了才應對,而是提前布局。”李鈺說,他還帶領團隊建立了“日跟進、周匯總、月總結”的管理閉環,每日復盤派送服務數據,每周分析客戶反饋,每月制定優化方案。“管理不能靠感覺,要靠數據說話。”
得益于包裹直分到個人,韻達西安未央湖網點還實行“區域固定化輪休制度”,每位快遞員負責固定片區,既提升了服務熟悉度,也增強了客戶粘性。
末端多元覆蓋
韻達西安未央湖網點服務的區域復雜多樣,既有成熟的居民社區,也有偏遠的高層住宅小區,還有人員密集的綜合市場和高等院校。如何為這些不同服務人群提供精準、便捷的末端服務,是李鈺思考最多的問題。
他的解決方案是:織密一張標準統一、形態多元、深度覆蓋的末端服務網絡。
李鈺在西安醫學院、陜西科技大學等四所高校內鋪設了韻達智能快遞柜,還建立了直營門店驛站。更引人注目的是,他還引入了3輛無人車,探索“無人車+智能快遞柜+門店驛站”協同配送模式,進一步提升校園包裹的配送效率。
“以前取快遞,排隊就要半小時,特別耽誤事。現在有了韻達無人車、智能快遞柜,24小時都能取,太方便了!”陜西科技大學的一位同學對這項新服務贊不絕口。
對于社區服務,李鈺則制定了一套精細化的分層推進策略。“對于日均入庫量大于100票的小區,我們推行‘韻達超市合作店’模式;大于200票的,則鼓勵建立基礎的自營店鋪;對于新建小區,智能柜的鋪設是我們的首選。”李鈺說道。
自今年年初以來,韻達西安未央湖網點已建設了6家標準化門店驛站,以及超過5家智能快遞柜無人驛站。這張精心編織的末端服務網絡,正以點帶面,將優質、便捷的服務延伸到每一個社區的“神經末梢”。
驛站商超融合
在李鈺的商業藍圖中,末端門店驛站絕不僅僅是一個收發包裹的中轉站,它更應成為一個具備“造血”能力、深度融入社區生活的服務中心。為此,他同步開啟了“快遞+商業”的新模式探索。
末端門店驛站擁有天然的社區流量入口,如何將這些流量轉化為商業價值?李鈺將目光投向了商超便利店。經過一番市場調研,他主動聯系到一家實力雄厚的日化產品供應鏈公司,提出了一個“三方共贏”的合作方案。
“這個模式很簡單,”李鈺解釋道,“供應鏈公司提供優質的貨源和成熟的營銷方案,我們遍布社區的末端門店驛站提供銷售場景和人力配合,門店驛站本身則通過商品銷售獲得額外的收入,同時商品也為驛站帶來了更多客流,形成良性循環。”
走進這些“韻達超市合作店”,一邊是整齊碼放的快遞包裹,另一邊則是琳瑯滿目的生活日用品。來取快遞的居民,順手就能買一瓶洗發水或一包紙巾,方便快捷。
“目前,我們已經有5家韻達門店驛站成功嫁接了這種新模式。”李鈺表示,這種“快遞疊加商業”與“商超為快遞引流”的雙向賦能結構,不僅為網點開辟了新的增收渠道,更塑造了韻達便利、多元化的服務新形象。
如今,僅用了大半年時間,韻達西安未央湖網點就成為了韻達陜西省內服務質量排名前列的優秀網點。但在李鈺眼中,這只是一個開始。
“下一步,我們計劃在全區域展開無人智能柜鋪設,把末端服務網絡建得更完善、更穩固。”李鈺說,“同時,讓門店驛站真正‘活’起來,承接逆向物流、社區團購、本地生活服務,成為韻達品牌的‘社區觸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