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5日,甘肅民族師范學院的校園里,一場特殊的開學演講正在進行。站在講臺上的,是一位身著紅色京東快遞工服的年輕女性——卓瑪草。她曾是該校2017屆漢藏翻譯專業的畢業生,如今以京東快遞員的身份,和其他4位演講嘉賓一道分享了自己的故事。
翻譯專業畢業
回到家鄉成唯一藏族女快遞員
“大家肯定好奇,我一個學漢藏翻譯的,為何最終成了一名快遞員?”演講一開始,卓瑪草的提問引起全場興趣。
來自甘肅碌曲的卓瑪草是土生土長的牧民女兒,從小跟著家人在草原上放牧,對故鄉的熱愛與對外部世界的好奇,讓她選擇了漢藏翻譯專業。“當時就想,學好雙語,既能幫家鄉人看懂外面的世界,也能讓外面的人了解草原的美。”
2017年畢業時,當地電商浪潮正悄然興起,越來越多藏族群眾開始通過京東等平臺網購生活用品,不少牧民也想把自家的糌粑、牛羊肉、手工藏毯通過快遞銷往外地,但難題隨之而來:村里很多老人看不懂介紹,連下單都要找人幫忙;部分偏遠牧區物流覆蓋不到,農特產出不去;即便能下單,網購商品往往要等一周甚至更久才能送到。
“看到這些,我突然意識到,物流就是橋梁,我懂雙語、熟悉牧區路況和人情,或許能幫大家打通這條連接外面世界的路。”卓瑪草在演講中談及初衷。
正好當時,京東物流甘肅碌曲縣站點恰好處于籌備階段。卓瑪草主動接下重任,成為當地第一位京東快遞員,也是唯一的藏族女快遞員,“一人一城”京東先鋒站的故事就此展開。起初工作極辛苦:每天早八點前清點貨物、聯系客戶,一天要接上百通電話;牧區地址不固定,找收件人常徒步數公里;冬天雪天配送遲到,夏天暴雨被淋成“落湯雞”。
牧民“轉場”
快遞員身兼“代購員”
卓瑪草給自己立下了一條規矩:“當天的件必須當天送完,這不是公司要求,是我對自己的承諾。”支撐她堅持的,是那些溫暖的瞬間:藏族阿尼(奶奶)收到女兒寄的新衣服時露出開心的笑容,藏民阿克(叔叔)寄糌粑給外地哥哥說“他在那邊吃不到家鄉味,想給他寄一點”??這些時刻讓卓瑪草真切地感受到,傳遞的不僅僅是一個包裹,更是一份牽掛、一種溫暖。
進入9月,碌曲縣的牧民們陸續從夏牧場 “轉場”至秋冬牧場。此時,卓瑪草的快遞車也多了項特殊使命:她悄悄義務當起了十幾位藏族牧民的 “專屬代購員”,車廂里常會多出幾袋感冒藥、一筐新鮮水果,或是幾瓶牧民常用的調味料,只要送件順路,就會繞到牧民的臨時帳篷前。“轉場后,原先的送貨地址就失效了,但我了解牧民們的遷徙路線,這點小忙根本不算什么。”正因為如此,卓瑪草也被親切地稱為“草原精靈”。
3萬人眼中的“精靈”:
走別人少走的路,一樣能收獲成功!
“在京東的6年多時間里,我最大的變化是心態。從以前打電話說‘您好,我是京東快遞’都要對著鏡子反復練習的內向姑娘,變成現在能笑著跟全縣人打招呼。”開學演講中,卓瑪草的眼神里滿是自信,而這份成長,離不開京東快遞這份工作帶來的廣闊平臺。
從建站第一天起,卓瑪草就獨自一人負責碌曲縣3萬多常住居民的快遞收派工作,隨著當地電商發展加快,單量從最初每天只有二三十件,逐步增長到現在每天兩百多件,截至卓瑪草回校演講的前一天,她所在的碌曲縣站點累計送出快遞超過40多萬單,這個數字背后,離不開京東物流對甘肅甘南物流網絡的持續投入,也是卓瑪草個人成長的見證。
通過京東的平臺,卓瑪草不僅擁有了穩定的、在當地有競爭力的收入,五險一金的正規保障,也獲得了充分的認可和尊重。2024年3月,卓瑪草因突出的業績被公司授予“最美京東人”稱號,受邀專程飛往北京參加表彰大會。
提到這些成績,卓瑪草在演講中表示這一切離不開當年學校的用心培養, “每一件被牧民捧在手里的快遞,都是把山外的世界遞到了他們眼前。就像你們在大學里讀的每一本書、每一次交流,都不會白費,都是在為未來的成長積蓄力量。”
演講最后,卓瑪草向學弟學妹們分享了自己的人生感悟:“路可以遠,心要近;事可以小,做要實。不要怕選擇少有人走的路,只要你認準了方向,哪怕一開始只有一個人、一輛車、一條顛簸的路,堅持走下去,也能走出屬于自己的風景。”
卓瑪草的演講生動質樸,收獲甘肅民族師范學院師生的一致好評,現場掌聲不斷。來自經濟與社會發展系的大三學生楊同學散場后難掩內心的觸動,“學姐說到送快遞時語氣特別自豪,能感覺到她對這份工作的熱愛,那句‘人生的快遞也一樣,不要拖延、不要敷衍’一下戳中了我,希望我能像卓瑪草學姐那樣真正掌握自己的人生。”
未來,“草原精靈”卓瑪草還將繼續奔跑在草原與城鎮之間,把更多溫暖和便利帶給家鄉的牧民,她也期待能有更多年輕人敢于突破常規,在自己選擇的道路上堅定前行,活出不一樣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