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學校園媽媽驛站內,學生們正井然有序地領取快遞。一位經濟學院大二學生取到包裹后滿意地說:“下課順路取件,幾乎不用排隊,特別方便!”這個約100平方米的空間,自2016年設立以來,日均處理快遞超過1500件,已成為連接師生與遠方親人的溫馨橋梁,也是校園社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天,圓通的貨車準時抵達,工作人員熟練地進行分揀、編號和系統錄入。即使在高峰期,貨架層層疊疊,依舊秩序井然。
這一切高效服務的背后,離不開圓通總部對校園驛站建設的持續推動與系統性優化。在總部推動下,各地媽媽驛站積極推進空間規劃與運營模式升級,科學設置功能分區,如咨詢區、寄件區和拆件區,提升師生體驗的同時,也與校方建立起更順暢的合作機制。
智能設備的廣泛落地,成為提升取件效率的關鍵。圓通總部推薦并支持校園驛站入智能燈條系統,學生只需掃碼,即可通過聲光引導快速找到包裹,平均取件時間從5分鐘縮短至1分鐘以內。同時,自助出庫儀的推廣實現學生自助掃碼簽收,有效緩解高峰期排隊壓力。部分驛站還設置了24小時智能快遞柜,彌補非營業時段的服務空白。在一些條件成熟的區域,圓通正與校方合作試點無人配送車,探索包裹從驛站直達宿舍樓下的便捷服務。
目前,圓通媽媽驛站已進駐全國近千所高校。這些驛站多由大學生自主創業運營,既是快遞服務的末梢節點,更是年輕人職業夢想的起點,逐步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校園快遞經濟”生態。
除了不斷提升基礎寄遞體驗,圓通還積極引導驛站拓展“快遞+”多元服務模式。總部提供標準化方案,支持驛站開展代客打包、臨時寄存、預約送大件等貼心服務。同時,結合校園文化,協助驛站開發文創產品、推廣包裝綠色回收機制,并建立“回收積分抵寄件費”制度,提升環保意識和用戶參與感。
各地驛站還根據校園特點持續創新,精準響應師生需求。在南京林業大學,新設的媽媽驛站不僅精準服務校內2萬多名師生,還帶動周邊30余家餐飲門店形成“取件+消費”的聯動場景;在北京師范大學,驛站創新地在學生宿舍安放專用快遞服務箱,方便學生自主投遞;湖南吉首大學北門店媽媽驛站將營業時間調整為早9點至晚9點,完全貼合學生作息;滄州交通大學海濱學院媽媽驛站則在提供寄遞服務的基礎上,新增鞋服洗護等便民項目。
隨著新學年的到來,各個驛站再次迎來忙碌周期。工作人員注意到,不少學生提前將學習用品和生活用品寄到驛站,眼下正迎來新學期的第一波取件高峰。
圓通終端業務負責人表示,圓通將繼續深化校園驛站建設,通過不斷創新服務模式,提升師生的寄遞體驗,同時為大學生提供更多創業與實踐機會,讓媽媽驛站真正成為連接校園與社會的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