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發停牌,快運行業再迎大變動!
8月下旬舉辦了國內物流行業首場專屬狂歡盛會——“安能ANE物流狂歡節”的安能物流于9月18日發布短暫停牌公告。
公告顯示,公司的股份已于2025年9月18日上午9時正起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短暫停止買賣,以待根據公司收購及合并守則發出載有本公司內幕消息之公告。
此次消息事發突然,一經披露便迅速在物流圈傳開,引發行業關注。
安能物流,2010年6月1日在上海成立,是國內零擔快運行業的頭部企業,創新推出“MiNi電商系列”、“精準零擔快運”、“定時達”、“安心達”、“3300產品系列”等行業產品。2021年11月,安能物流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成為港股“快運第一股”。
那,安能物流此次停牌,到底是“并”還是“購”呢?
安能物流停牌,并購謎底待揭
有關安能物流可能進行并購的傳聞,其實早在數年前就已在物流行業內悄然流傳開來,順豐快運、中通快運、圓通快遞以及百世物流等,都曾被傳是安能物流潛在的并購對象。
對于這一并購傳聞,《經濟觀察報》在2023年9月的報道中提到,安能物流總裁秦興華在業績發布會上,面對分析師和記者的提問,給出了公開回應。
他表示,企業到了一個階段,行業環境到了一個階段,并購和整合將是企業發展到一個階段必然要發生的一個動作。“江湖傳聞歸傳聞,行業的并購案整合案一定是長時間的,目前我們所有的這些方面都在洽談,但沒有實質性的進展”,秦興華說。
一般來說,企業走向并購,往往是內部調整與外部行業環境變化共同作用的結果。
從內部因素來看,財務狀況是其中的關鍵一環。
2025年8月19日,安能物流公布了其中期業績報告。報告顯示,截至2025年6月30日,安能物流的總收入達到了56.25億元,同比增長6.4%;毛利為8.8億元,毛利率為15.6%;經調整后的凈利潤為4.76億元,同比增長10.7%;貨運總量也達到了682萬噸,同比增長6.2%。
此外,安能物流還宣布將實施高達50%派息率的首次中期分紅。從這些數據來看,安能物流在收入、利潤和貨量方面均實現了全面增長。
然而,若將時間線拉回到并購傳聞頻起的2023年之前,安能物流曾一度面臨巨大的財務壓力。
首先,股價大幅下跌。2021年11月,安能物流在港交所成功上市,上市當日收盤價為13.48港元/股,市值達到129億人民幣。但到了2022年4月初,股價已跌至4.13港元/股,市值也縮水至約39億人民幣。截至停牌前的9月17日,收盤價也僅為10.14港元/股。
市值的急劇下滑,不僅反映了資本市場對安能物流信心的減弱,更暴露出其內部存在的深層問題。
其次,虧損問題嚴重。據悉,安能物流在2018年出現了高達20.13億的巨額虧損,盡管2019年虧損有所收窄,但仍達到2.14億元。直到2020年,安能物流才成功實現扭虧為盈。
回顧安能物流的發展歷程,當時的并購動向很可能是為了應對財務壓力而做出的考量。而如今,隨著盈利能力的穩步提升,安能物流已經展現出了更強的風險抵御能力和戰略主動性。
從行業格局的演變來看,無論此次并購最終結果如何,都將是安能物流在零擔快運行業新一輪整合中搶占戰略制高點的重要一步。
安能物流并購,競爭的必然選擇
近年來,零擔快運市場硝煙彌漫,競爭異常激烈,不斷有新企業涌入(諸如融輝物流、興滿物流、笨鳥速運等),行業整合的步伐也持續加快(例如京東全資收購跨越速運,并不斷增持德邦股份;順心捷達入股德坤;滿幫與百世快運達成合作)。
臨沂商貿物流科技產業研究院在《2024年零擔物流整合加速、集中度趨高》一文中指出:“2020年,中國零擔物流CR10(行業前十強市場集中度)為78.4%,到2023年,這一數據已攀升至85.6%。”這表明零擔物流行業的集中度在不斷提升,頭部十強企業的收入占比持續擴大,市場資源正加速向行業龍頭匯聚。
2025年5月,引航咨詢發布了《2025中國零擔企業排行榜》。從營收數據來看,排名前十的企業依次為順豐快運、德邦快遞、跨越速運、安能物流、中通快運、壹米滴答、三志物流、順心捷達、百世快運、德坤物流。
在這十家企業中,有五家隸屬于順豐系和京東系。其中,順豐系企業的營收總和達到540.5億元,京東系企業的營收總和為566.8億元。在業務體量方面,這兩大巨頭的規模均達到了每年3000萬噸。
對于安能物流而言,無論采取“并”還是“購”的策略,都將有助于提升其在零擔快運行業的綜合競爭力,使其能夠更好地應對激烈的市場競爭。
通過并購整合行業資源,安能物流能夠迅速擴大自身的網絡覆蓋范圍和貨量規模,進一步強化規模效應,從而降低單位運營成本,提升盈利能力。
倘若安能物流與傳聞中的合作對象順豐快運進行并購,這將是一次戰略級的重大躍升。安能物流可以借此機會接入順豐龐大的高端客戶體系,拓展業務領域。
若與另一傳聞對象中通快運進行并購,這不僅有助于加快中通快運的上市進程,降低其上市難度,還能進一步擴大安能物流合并后的規模效益,實現互利共贏。
對于安能物流來說,無論最終是與順豐快運、中通快運還是其他企業達成并購協議,都是一次戰略性的重要抉擇。這不僅可以緩解其在業績回升后可能面臨的增長瓶頸期,開啟新一輪的發展篇章,還能為投資者創造更大的價值,最終實現企業效益與資本回報的雙贏局面。
安能物流此次停牌所引發的行業震動,實際上反映了中國零擔快運行業正從野蠻生長階段邁向精耕細作階段的必然趨勢。
無論是“并”還是“購”,每一次決策都如同打出一張王牌,這不僅關系到企業自身的命運走向,也將對整個行業的競爭格局產生深遠影響。
不得不說,在現實世界中,企業之間的博弈遠比電視劇里的商戰更加精彩絕倫、扣人心弦,充滿了無盡的懸念與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