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天,平均10班貨輪從鹽田港駛向歐美,3000架物流無人機在深圳低空穿梭往來,數百萬跨境包裹從跨境物流監管中心清關發貨……現代物流高效運轉,助力深圳發展提速向前。
9月25—27日,第19屆中國(深圳)國際物流與供應鏈博覽會在深圳會展中心(福田)舉辦。全球物流行業名企、業界專家及買家聚集,探討未來趨勢。
物流是實體經濟的“筋絡”,聯通內外,貫穿產銷。作為暢通雙循環的關鍵支撐,深圳依托“海陸空鐵”多式協同,加速運轉全球供應鏈,建設具有全球重要影響力的物流中心。目前,全市物流企業超8萬家,供應鏈企業超4000家,物流供應鏈上市企業市值居全國第一。今年1—8月,深圳港口集裝箱吞吐量突破2350萬標箱,機場貨郵量超130萬噸。
今年前8月,深圳港集裝箱吞吐量增長7.8%。受訪單位供圖
內外雙聯,織密物流服務網絡
晨曦微露,汽笛聲響,Cosco巨輪緩緩停靠鹽田港。來自東南亞的農產品剛剛卸下,珠三角制造的電子產品已裝柜入柜,準備搭乘下一班船發往歐洲。
數據顯示,今年1—8月,深圳港完成集裝箱吞吐量2356.9萬標箱,同比增長7.8%。
“深圳270條外貿集裝箱班輪航線覆蓋全球六大洲、十二大航區,鹽田港區新增的南美、中東直航航線,使深圳成為華南跨境電商出口的‘第一跳板’。”深圳市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另外,小漠港的業務已通達歐洲、南美洲、東南亞、中東、紅海、地中海、澳洲等多個地區。自開港以來,已完成超過8萬輛汽車的滾裝出口,比亞迪、東風、小鵬等知名品牌汽車相繼通過該港駛向全球,小漠港正逐步成為“中國智造”出海的新樞紐。
“海鐵聯運”進一步放大了這種優勢。
向外輻射全球,向內連接內地,“內陸—港口—海外”鏈條暢通。在平湖南國家物流樞紐,“港口+鐵路”模式將貨源腹地延伸至湖南、江西、重慶等中部省(市),鹽田港火車站每天都有滿載內地貨物的火車駛入港口。
今年1—8月,中歐班列(深圳)開行123列,貨值5.33億美元。“深圳一批企業通過班列穩定了歐洲供應鏈,其中新能源汽車零部件、光伏組件等‘新三樣’占比超40%。”中外運深圳國際物流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
在空運方面,深圳機場發力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拓展貨運航線網絡,三跑道成功試飛,T2航站區、北貨運區及綜合配套工作啟動開工建設,助力“中國造”走向全球。
歐洲、北美、中東、亞洲……目前,深圳機場已與全球63個貨運航點建立穩定聯系,全球貨運網絡不斷織密,設立了3座海外貨站、3座異地貨站,企業“出海”更便捷。
今年1—8月,深圳機場貨郵吞吐量132.8萬噸,同比增長12.7%,其中國內貨量64.5萬噸,居全國第一。
織密線路、內外雙聯,海、陸、空、鐵協同發力,深圳,正以“超級樞紐”“世界門戶”之姿,重塑全球物流貿易新版圖。
今年1月24日,中歐班列(深圳)跨里海通道班列首發。受訪單位供圖
效率革命,降低企業運營成本
走進深圳平湖南站,一列藍白涂裝的中歐班列整裝待發。這是大灣區首條歐洲電商精品快線,自2025年4月起,每周開行1~2列,15天直達匈牙利布達佩斯,成為“深圳智造”出海的新選擇。
“跨境電商貨物批量小、批次多、時效強,中歐班列均能滿足,且總體成本是空運的五分之一。”深圳大邁多式聯運有限公司總經理孫魯說。
瞄準跨境電商物流的痛點,深圳在多個運輸途徑開展“效率革命”。
依托“一次申報、一證到底、一車直達”機制,深圳—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深圳—滿洲里—莫斯科等國際公路運輸線路為物流企業提供時效更強、成本更優的選擇,填補公路跨境短板。
深港引航員證書互認、非公約船舶安全檢查結果互認、船舶燃油質量信息共享……一系列改革接連落地。
“以前不同部門要反復登輪檢查,現在‘一條船一次查’,所有問題一次搞定。”一位海事人員表示。目前,該舉措累計減少重復登輪3萬艘次,每艘船進出港時間縮短40分鐘,年均節約成本2.4億元。
在深圳跨境物流監管中心,跨境電商出口、進口、退貨等核心通關物流服務一應俱全,分揀系統自動化運作、監管流程智能化,創新性的“先查后裝”等模式,解決了多種業態下的合規清關難題。
“跨境包裹清關后15分鐘即可抵達深圳灣口岸,30分鐘可達香港機場打板出運,一站式服務極大提升了跨境貿易的便利性,降低了企業運營成本。”深圳跨境物流監管中心副總經理鄭蕩介紹。
解決運輸堵點、優化運輸監管、提升物流質效,深圳物流領域的改革持續深化,真正跑出了“加速度”。
無人物流小車有序行駛在深圳街頭。受訪單位供圖
縱向探索,搭建立體物流體系
深圳建構的物流體系不僅是寬廣的,而且是縱深的。
在世界之窗景點,無人機從網紅餐廳送來美味佳肴;在各大醫院,無人機帶來的血液為患者打開生命通道;在大灣區旅行,載人直升機12分鐘往返深圳、珠海……低空運輸,突破了傳統地面交通限制,大幅度提高了運輸效率。
不只是空中,深圳深度整合公交、地鐵、高鐵等資源,“一網多用”。存量交通設施,正變成一個個物流“活節點”。
無人物流小車開進公交場站,使其變身智慧物流樞紐;地鐵平峰期承擔物流業務,日均載貨達2萬票;利用廣深港高鐵、廈深高鐵等富余運力,運送高附加值貨物。
物流倉儲方面也在探索立體化新方案:
向上,推動提升物流倉儲建筑設計標準,適配高標倉與智慧倉建設需求。深圳國際綜合物流樞紐中心、西部公路樞紐物流園年底建成后,將新增高標倉超100萬平方米,推動物流效率提升超30%。
向下,在福田樞紐建立集貨物到發、裝卸傳輸、安檢分揀等一體化空間,在碧海灣地鐵站設貨物中轉空間,探索現代軌道交通與物流設施空間融合的新型場站。
同時,深圳通過建設運營物流倉儲設施項目,實現空間約束突破。完善市外海外物流倉儲供應,拓展與東莞、惠州、中山等地現代物流設施共建共享、合作共贏,優化布局自營海外倉、第三方海外倉,布局市外海外物流倉儲設施超1000萬平方米,為企業提供更廣闊的倉儲空間選擇。
深圳市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持續加強物流業創新驅動,立足低空經濟、智能網聯、智慧物流等新的產業增長點,持續推動物流業降本增效,更好更快地建設具有全球重要影響力的物流中心。
物流,正在成為這座城市的脈搏。從地下、地面到低空,物資高效流動、網絡四通八達——深圳,正以物流之力,為未來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