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均派件七萬票、百多號人,以前賬多事雜,越管越亂;現在早晚兩條推送,哪個環節掉鏈子一目了然。”圓通甘肅慶陽分公司負責人張寶來這樣形容“網點經理智能助手”帶來的變化。
甘肅慶陽圓通分公司是全省業務量最大的網點:14 個承包區、上百名員工、日均處理約 7 萬件快遞。體量“巨無霸”,管理卻失衡——簽收及時率、工單實時解決率等指標長期處于較低水平,綜合服務質量指數常年維持在30分左右,遠低于60分的及格線,這家大網點因此長期服務質量“吊車尾”。
“人一多就容易沒頭緒,不知道問題卡在哪個環節。”張寶來回憶過去管理上的窘境。流程越長、接口越多,責任越難界定。客服與業務員互相“踢皮球”,無法快速定位失分源,丟損、延誤、投訴彼此牽連,哪怕少量差錯也會被放大成全鏈條的失速。
轉機來自今年5月上線的“網點經理智能助手”。這款由圓通科技自研工具并非簡單的數據看板,而是“數據+責任+方案”一體推送的智能助手。
每天20點,系統先把當日失分明細、責任人及整改建議通過圓釘私信發給網點總經理;次日8 點,再推送前一日財務與經營分析,方便早會立即部署。算法不僅呈現虛假簽收、簽收率、首攬及時率等異常指標,還自動生成整改建議和優先級排序,讓管理層告別依賴經驗的“拍腦袋”。
張寶來第一次看到推送就直呼“精準”:“以前追責像大海撈針,現在誰的名字亮紅燈,誰就立刻補鏈,扯不掉皮。”
為了讓一線也能看懂數據、用好數據,系統為每個網點自動建“服務質量–網點經理群”,把總經理、質控、客服、操作主管等關鍵角色集合到位;群內指標和推送時間均可通過后臺勾選,自定義到分鐘級。張寶來說,這種“開箱即用”的設計極大降低了數字化門檻,“只要刷刷工作群,就能把復雜報表換成行動清單。”
數字化閉環的成果很快寫進賬面。兩個月里,散單首攬及時率和簽收及時率顯著回升,全量虛假簽收率與遺失率同步下降,工單實時解決率逼近100%;KPI從30 分躍升至80分以上,甚至一度沖到滿分。慶陽分公司告別了“吊車尾”標簽,一躍成了省內尖子生。
張寶來說:“體量越大,越需要一雙數字化的眼睛。我們嘗到甜頭,也樂見兄弟網點一起少走彎路。”未來,圓通將持續迭代網點經理智能助手,打通更多業務場景。對快遞行業而言,這位“AI 助手”讓網點經營真正做到“有據可循、有人可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