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遞業務旺季來臨之際,韻達杭州下沙益豐網點并未將重心簡單放在常規的硬件升級或人員擴張上,而是日常通過在服務、運營、管理三大環節的細節創新,將標準化流程做到極致,實現客戶口碑與運營效率的同步提升,探索出了一條以內生動力驅動高質量服務的網點精益管理之路,為全網服務旺季提供了可借鑒的實戰經驗。
從被動履約到主動溝通
在日常派送服務中,派件環節的“信息差”是影響客戶體驗和派送效率的核心痛點。通常,快遞員按照固定路線派送,常因客戶臨時外出等原因造成投遞失敗,不僅增加了二次派送的成本,也降低了客戶的滿意度。
為解決這一難題,韻達下沙益豐網點將“派前電聯”作為一項必須執行的標準化動作。“我們要求快遞員必須做到派前電話聯系,這看似多了一步,實則是一舉多得。”韻達下沙益豐網點客服負責人藍素園說,通過提前溝通,客戶可以自主選擇收件方式或更改時間,不僅讓客戶感受到了被尊重,更直接避免了包裹“白跑一趟”的無效派送。
“之前有位客戶電話打不通,快遞員沒有直接上報異常,而是先發短信,再聯系物業代收,最后客戶下班后順利取件還致電感謝了我們。”藍素園說,這種更進一步的主動服務,讓網點在客戶心中樹立了負責、可靠的形象,口碑效應遠勝打廣告。
數據驅動,解放人力
面對業務旺季期間倍增的業務量,如何保障高效有序的運營?下沙益豐網點給出的答案是:數據+工具。
“機器的效率,離不開人的規范操作。”藍素園說,網點會利用每日開工前的15分鐘召開班前會,由操作主管現場演示標準化裝卸、輕拿輕放等操作要領,將規范內化為團隊的肌肉記憶。
更核心的舉措是,建立網點數據看板。“有一次,看板顯示某片區延誤率突然上升,我們立刻跟進,發現是道路施工所致。當天就調整了車輛運行路線,問題馬上就解決了。”藍素園說,數據驅動讓網點能夠更精準定位問題并快速反應。
此外,過去需要管理者憑經驗處理的問題,現在通過數據就能一目了然,將人力從繁瑣的監督中解放出來,投入到更具價值的管理優化工作中。
精算成本,激勵人心
日常,在成本與團隊管理上,下沙益豐網點同樣展現出精益思維。網點不做“一刀切”的成本壓縮,而是通過“算細賬”實現降本增效。
網點財務人員每天更新成本臺賬,大到車輛油耗,小到面單紙消耗,均有記錄。在月度成本分析會上,再通過對比歷史數據,迅速揪出異常波動并優化。“我們曾通過數據對比發現一條線路運輸成本偏高,查實后發現是司機路線規劃不合理所致。在調整線路后,成本就降下來了。”藍素園說。
在為成本做“減法”的同時,網點在團隊激勵上則大力做“加法”。日常,網點將服務質量與績效獎金直接掛鉤,對客戶滿意度高、電聯成功率高的優秀快遞員在收入上給予傾斜,形成“多勞多得、優勞優得”的競爭氛圍。同時,網點還嚴把新員工入職關,規定新員工必須通過流程、技術、服務三項考核才能上崗,從而確保團隊整體的服務水平。
“其實網點的競爭力,就藏在派前那個電話里,藏在分揀時輕拿輕放的動作里,也藏在整個團隊對服務的深刻理解里。”藍素園總結道。
韻達下沙益豐網點的實踐證明,將每一個服務和管理細節做到極致,正是應對旺季挑戰、贏得市場口碑最堅實、最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