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阿里巴巴發布2026財年第一季度(自然年2025年第二季度)財報,該季度營收為2476.52億元,同比增長2%。若不考慮高鑫零售和銀泰的已處置業務收入,同口徑收入同比增長10%。不按美國通用會計準則,凈利潤為335.10億元,同比下滑18%。主要歸因于對淘寶閃購以及用戶體驗、用戶獲取和科技的投入。
財報分析師電話會上,阿里巴巴集團CEO吳泳銘表示:“本季度,聚焦消費、AI+云的戰略,實現強勁增長。我們大力投資實時零售業務。通過整合消費平臺,產生顯著協同效應,帶動月度活躍消費者及日訂單量創新高。在AI需求推動下,云智能集團收入加速增長,AI收入在云外部商業化收入占比顯著。我們將圍繞大消費和AI+云兩大戰略重心繼續堅定投入。”
值得注意的是,阿里巴巴電商事業群CEO蔣凡披露,淘寶閃購日均訂單峰值達到1.2億單,淘寶閃購整體的月度活躍用戶數達到3億。“經過過去幾個月的發展,第一階段的目標已經超預期實現。”
財報發布后,阿里股價大漲12.9%,創2023年3月以來最佳單日表現。
持續投資AI與消費
具體到各個業務板塊,阿里巴巴中國電商集團業務該季度營收為1401億元,較上年同期的1276.7億元增長10%。其中,電商業務收入為1185.77億元,較上年同期的1085.22億元增長9%;即時零售業務收入為147.84億元,較上年同期的132億元增長12%;中國批發業務收入為67.11億元,較上年同期59.52億元增長13%。阿里國際數字商業集團收入為347.41億元,較上年同期292.93億元增長19%。
得益于淘寶閃購快速增長,此前備受外界關注的中國電商集團客戶管理收入達892.52億元,同比增長10%。
此外阿里云該季度營收為334億元,較上年同期265.49億元增長26%,創3年新高。
今年2月底,阿里宣布未來3年投入3800億元建設云和AI硬件基礎設施,并于4月底上線即時零售業務;7月又宣布投入500億元用于消費領域,以把握AI和消費兩大戰略領域的增長機遇;本季度這些投入開始收獲階段性成果。
在財報電話會上,吳泳銘詳解了阿里為何在AI+云、消費兩大戰略領域分別投入3800億元和500億元,以及兩大戰略領域要實現的目標。
吳泳銘提到,阿里在即時零售領域的投入快速取得階段效果,8月整體即時零售月度活躍買家數達3億,帶動淘寶App 25%的月度活躍買家數增長,中國電商集團的日訂單量持續突破新高。
阿里云則實現26%的高速增長,在AI相關收入連續8個季度三位數增長的帶動下,本季度AI收入占外部商業化收入的比例超過20%。
在AI領域,吳泳銘表示:“AI技術對所有行業的改變升級,以及AI與云計算的深度結合,是未來10年技術領域最大的行業機會。”
“本季度,阿里在AI+云的Capex投資達386億元。過去4個季度,已經在AI基礎設施以及AI產品研發上累計投入超過1000億元。”吳泳銘說,阿里對AI的投入已開始顯現成果,無論是阿里云在客戶的AI需求下恢復高速增長,還是廣泛的to C和to B場景的AI體驗升級,都看到了AI驅動阿里高速增長路徑更加清晰。
值得注意的是,在阿里更明確了投資AI+云、消費兩大方向之后,8月22日,阿里巴巴官網更新,對旗下業務進行了重新梳理,將旗下業務劃分為4個板塊。
第一板塊是阿里巴巴中國電商集團,包含淘寶、TMALL天貓、閑魚、飛豬旅行、淘寶閃購、餓了么、1688;第二板塊是阿里國際數字商業集團零售,包含AliExpress、Trendyol、Lazada、Daruz、阿里巴巴國際站;第三板塊是云智能集團,聚焦于核心業務阿里云,提供云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服務;第四板塊是所有其他業務,包含釘釘、夸克、高德地圖、菜鳥、優酷、大麥娛樂、盒馬、阿里健康等。
此次變更被外界解讀為阿里巴巴組織架構發生調整,阿里此前的“1+6+N”架構成為過去式。不過,阿里內部人士表示,此次變更更聚焦業務的梳理和分類,并不代表組織架構的改變。
但從此次吳泳銘表態堅定長期投資AI+云、消費來看,圍繞投資阿里業務也更聚焦這兩個方向:一是以電商業務為核心,餓了么、飛豬合并入阿里中國電商事業群,聚焦發力大消費平臺;二是繼續堅定投入云和AI基礎設施建設,讓AI成為驅動云業務增長的核心動能之一。
蔣凡首次詳解淘寶閃購
阿里財報發布后的另一個亮點,是蔣凡公布了淘寶閃購的最新成績單,首次詳解淘寶閃購戰略。
據蔣凡介紹,今年8月,淘寶閃購的日訂單峰值達到1.2億單,周日均訂單量達到8000萬單,帶動閃購整體的月度交易買家數達到3億,對比今年4月增長了200%。
“經過過去幾個月的發展,我們第一階段的目標已經超預期實現。”蔣凡表示。
對于阿里巴巴來說,加大投資閃購沖進即時零售大戰,真正用意顯然不止爭奪外賣市場。蔣凡介紹稱,閃購與電商業務產生了協同效應,拉動電商增長。閃購拉動手淘8月DAU增長20%,流量上漲帶來了廣告和CMR上漲,并提升用戶活躍度,起到拉新與減少流失作用,為平臺降低了相關費用的投入。
針對外界關心的淘寶閃購的經營效率和單位經濟模型(UE),蔣凡也進一步做了分析。在其看來,隨著淘寶閃購已經達到領先規模,平臺將快速提升經營效率。效率的提升將來自用戶結構、訂單結構、履約效率和成本優化三個方面。
據其透露,淘寶閃購的用戶留存非常好,隨著老客戶比例快速提升,平臺的單位經濟模型會隨著用戶結構而優化;下一階段,平臺將會持續推動高價值訂單占比的提升,包括消費者高單價的正餐訂單,以及零售訂單的占比。
另外,在履約效率和成本方面,7—8月,平臺對運力做了額外的大規模投資,隨著后續平臺訂單規模相對穩定,物流成本將會顯著下降。
蔣凡表示,短期通過物流和補貼效率提升,用戶訂單結構優化,預計在保持消費者當前優惠投入的情況下,UE虧損可以縮減一半。
關于非餐品類,蔣凡也談到了淘寶閃購的戰略規劃。平臺將非餐飲在即時零售的業態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近場原生模式,一部分是遠近場結合模式。
近場原生模式下,淘寶閃購的閃電倉已經超過5萬家,訂單同比增長超過360%。其中閃電倉25%的供給來自于阿里生態的供應鏈,同時依托于盒馬大力發展“生鮮品類”的前置倉履約能力,盒馬在接入淘寶閃購后,上線整體訂單已經突破200萬,同比增長超過70%。
在遠近場結合方面,天貓超市將從B2C遠場模式升級為近場閃購模式,在保持遠場價格競爭力的同時,實現更快速的配送時效體驗。同時,平臺也會積極引入天貓品牌線下門店加入淘寶閃購,預計未來3年百萬家品牌線下門店入駐,淘寶閃購和即時零售將為平臺實現1萬億交易增量。
在接近阿里的人士看來,此次蔣凡首次詳解淘寶閃購后面透露了多重信號:第一階段完成目標之后,阿里將把即時零售大戰帶入持久戰;下一階段重點將是提升平臺效率,而非單純靠錢砸出市場;更明顯的變化,或許會在“雙11”集中上演,集結多項業務拉動商家與品牌向即時零售轉型。
另據財報信息,截至2025年6月30日,阿里持有現金及其他流動投資5856.63億元。本季度自由現金流為凈流出188.15億元,主要歸因于阿里的云基礎設施支出增加,以及對淘寶閃購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