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七點,韻達內蒙古通遼地區樞紐的操作場內已是一派繁忙景象:自動化分揀線高速運轉,數以萬計的包裹在傳送帶上有序流動。其中,不僅有來自全國的進港包裹,更有大量通遼本地的農特產品——雞心果、蕎麥枕頭等,正通過韻達網絡發往全國各地。
規模化運營
“2018年我剛接觸快遞行業時,就被電商快遞需求的迅猛發展所吸引。”韻達內蒙古通遼地區樞紐負責人回憶說。懷著對快遞行業的信心,他于2024年6月正式接手韻達內蒙古通遼地區樞紐。
該地區樞紐擁有4000余平方米的操作場地,上百名員工,十數臺運輸車輛,每天處理進出港包裹數萬件。
規模的擴大不僅是數字的提升,更為后續服務深化打下了基礎。
智能化升級
規模之上,效率是關鍵。該地區樞紐操作場地內,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套先進的自動化分揀設備系統。網點的車輛到達后,調度銜接極其順暢,包裹可直接進入分揀流程,多個供包臺同時作業,數百個分揀格口精準分流,包裹在流水線上快速運轉,車輛調度銜接也更為順暢。
某鄉鎮門店驛站工作人員反饋:“規模化運營后,包裹到站處理速度加快,為末端派送爭取了更多的時間。”
智能化不僅體現在硬件上,更融入管理細節。“我們還優化了管理制度,使用韻達信息系統。”負責人介紹。此外,客服團隊主動深入網點和操作部,提前發現問題、提供指導,變“被動應對”為“主動服務”。
服務地方產業
基于規模與智能的高效運營,韻達內蒙古通遼地區樞紐進一步聚焦本地產業需求。
內蒙古通遼蕎麥枕頭是一種以天然蕎麥為填充物的傳統寢具,因其具有透氣性好、支撐性強、吸濕散熱等特點,被全國越來越多的消費者知曉和喜愛。此外,內蒙古通遼還是塞外紅蘋果的主要種植基地,最近一段時間,內蒙古通遼市開魯縣10萬畝塞外紅蘋果林迎來豐收。
針對蕎麥枕頭、雞心果等特色產品,韻達內蒙古通遼地區樞紐定制專屬寄遞方案,并建設上百個門店驛站,形成覆蓋城鄉的三級服務網絡。
“合作這么多年,該地區樞紐的服務讓我很滿意,不僅為我們的蕎麥枕頭提供了‘成本與保護性兼顧’的包裝方案,還建議通過抽真空方式壓縮體積,降低發貨成本,在包裹中轉環節也為我們提供了諸多便利。”某蕎麥枕頭生產商評價說。
此外,該地區樞紐還通過調整市區配送區域、實施網格化管理,讓操作與運輸更快捷,派送更精準、響應更迅速,讓越來越多本地農產品通過韻達網絡,以更快速度、更優服務送達全國。
從規模化運營到智能化升級,再到服務地方經濟,韻達內蒙古通遼地區樞紐的每一步都扎實而清晰。未來,該地區樞紐還將繼續深入鄉鎮村組,拓寬服務覆蓋;加強與本地電商、農業合作社合作,提供專業化、定制化的寄遞解決方案,用實際行動助力鄉村振興,推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