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起傳統“釣魚佬”的形象,大抵是年齡40+、清晨四五點活動、大包小包傍身,最主要的是——必然是男性。
如今,“釣魚佬”的形象似乎正被重構:年輕化、休閑化,甚至學生群體們也開始拋竿垂釣。并非年輕一代突然發現了釣魚的魅力,一切變化始于工具的創新:在威海,產業帶的發展正讓釣魚成為一項全民運動。
威海是全球主要的釣具研發、生產基地,國內第一根魚竿便出現于此,最新官方數據顯示,這座位于山東最東部的不起眼的小城,釣竿銷量占全球市場份額60%以上。
▲借助拼多多的發展紅利,威海走出了“釣迷”“創威”等釣具新品牌。
威海實在是中國產業帶的生動縮影:其獨特魅力在于,這里擁有比肩國際水平的生產工藝,內行人能以極其低廉的價格在這里買到國際大牌品質的產品,輕松實現消費升級,而另一面,其長期隱匿于國際大品牌的光芒背后,默默完成著利潤微薄的代工環節,“不被看見”成了其發展之殤。
10年前,新電商的出現讓威海釣具產業帶第一次走到臺前,與千千萬萬中國的產業帶一樣,威海抓住了這波機遇,走出了諸如“釣迷”“創威”等帶著產業帶基因的品牌。如今,在拼多多提出“千億扶持”以賦能產業帶創新之時,威海的釣具商家們再次如魚得水,他們對創新并不陌生——這批在新電商浪潮下成長起來的商家,充分發揮產業帶的優勢,在一波波地預判、抓住市場機遇后,成功地走到了釣具產業的前頭。
發展的契機:產業帶工廠走到臺前
資深的“釣魚佬”會將釣具分為“威海派”和“滄州派”,提到威海釣具,那便是硬實力的保證,這里不只有先進的原材料、成熟的生產工藝,光威等國內知名釣具品牌也誕生于此。
十年前,張榮波還是一名“釣具小白”,本科學日語的他“誤打誤撞”地進入釣具行業,起步2500元的月薪讓本是華為認證工程師的他深感落差,但更出乎他意料的是,這釣魚的坑一入就是10年。
彼時,張榮波所在的“釣迷”只是威海眾多釣具品牌的一員,即使傳統電商浩浩蕩蕩地發展十數年,“釣迷”也如大多數釣具品牌般,只是市場里的“小透明”。2017年,在張榮波主導下,“釣迷”入駐拼多多,這在他當時的朋友圈里,顯然不算是個好主意。
“很多同行跟我說,只有幾十元的東西才能在拼多多賣得動,但我覺得拼多多是個好機遇,其一是平臺需要優質供給;其二是支付渠道沒有限制,簡化了消費者的支付路徑。”張榮波回憶道,結果也正如他所料,其一款近200元的釣具一炮而紅,僅一年,“釣迷”在拼多多的單店銷售額便超200萬,“我們當時的客單價相較其他商家高10倍,收獲了平臺很多紅利”。
▲釣具生產的大部分環節仍為手工完成,工人正在對竿節進行質檢。
“釣迷”在拼多多成長飛速,很快便成了年銷百萬支釣具的品牌,張榮波將原因總結為平臺簡潔的運營邏輯。“傳統電商平臺運營規則復雜,有的公司僅負責推廣的車手就需要3人,拼多多是產品邏輯,這恰好是大多數工廠的優勢。”張榮波表示,目前“釣迷”的運營團隊僅5人,統籌所有平臺運營,而張榮波轉型為產品經理,產品研發成了他每天的重點事務。
相較張榮波,孫中文可稱得上電商原住民,國內首批電子商務專業的大學生。盡管笑稱“學雜了”,但早在大學時期,孫中文便通過開網店售賣點卡、游戲裝備等。大學畢業后,孫中文回到了家鄉威海,在韓國化妝品、韓國食品、釣具的“威海電商三件套”中選中了釣具,至今已深耕了15年。
同樣是看中了拼多多簡潔運營的優勢,2020年,孫中文攜自創品牌“創威”入駐拼多多,首年便創下了上千萬的銷售業績。“在威海商家中,我們入駐得不算早,但也獲得了不錯的發展機會。平臺的規則很簡潔直觀,直至目前,拼多多仍是運營成本最低的平臺。”孫中文表示。
平臺歸集的海量訂單讓孫中文工廠的產能得以釋放。“訂單一多,我們的生產成本進一步降低,與配件供應商溝通的話語權也會提升,這些因素都是爆款的基礎”,據孫中文介紹,其推出的首款產品“凌天系列”,在拼多多上線首月便銷售了數萬支,至今仍是店內的常青款。
原材料的紅利:造小米汽車的碳纖維,釣具也用
近年來,張榮波發現,“釣魚佬們”變了——參與釣魚的年輕人越來越多,且路亞釣法取代臺釣,成了主流。
路亞釣法興起于歐美地區,目標是攻擊型肉食性魚類,由于中國淡水資源少,且以四大家魚為主,在傳統觀念里,路亞釣法并不適合中國地區。然而,近年來,路亞釣法以其機動靈活、門檻低等特點,成為年輕一代熱衷的戶外休閑方式。
“臺釣的工具、流程繁瑣,我們通常是大包小包地趕到釣點,從支起釣傘,到開餌、釣漂……一套流程需要一個多小時,收拾東西也得半小時。路亞釣法就很方便,一個腰包一根桿,走到哪兒釣到哪兒。”張榮波表示。
釣法變化影響著釣具生產。通過對比市面上的路亞竿,張榮波發現,彼時國內市場的路亞竿品質兩極分化,“海外品牌品質過硬,但入門款至少也得1500元,國內品牌類似產品也得上千元,而市面上大部分路亞竿價格低廉,但品質相差甚遠”,這讓張榮波看到了一塊巨大的市場空間——“就做一款高質價比的路亞竿”。
▲路亞竿在涂刷環氧樹脂后,需要旋轉風干以保障涂刷均勻。
張榮波確實趕上了好時機,路亞竿輕量化的秘密——碳纖維彼時在國內發展迅速。碳纖維以其高強度、高剛性,并能顯著減重的優勢,被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能源裝備等國防軍工領域,2019年,中國碳纖維更迎來大規模生產。
公開資料顯示,2019-2023年間,中國碳纖維產能迅速擴張,五年產能翻近五倍,且T800、T1000等級別的高端碳纖維技術不斷突破。如今,這一材料人們早已不陌生,小米SU7 Ultra等新能源汽車便大量使用了碳纖維,以提升車身強度并減重。
原材料的突破和量產使路亞竿的成本大幅下降。2023年,張榮波在拼多多推出了首款路亞竿,以重99克,100元左右的價格,“成了很多年輕人的第一支路亞竿”。
孫中文則往前再邁了一步——成立碳布工廠,自主定制原材料。據孫中文介紹,釣具由碳布卷制而成,碳布由碳纖維和樹脂組成,以碳纖維的含量區分碳布型號,由于碳布均為通用型,型號有限,導致市面上有的釣具性能遠超消費者所需,有的則名不副實,無法滿足細分需求。
這讓孫中文看到了產品優化的空間,他成立碳布制造工廠,通過不斷測試,自主開發出了適合各類場景的碳布。“我們可以根據熱門場景所需的釣具性能反向定制碳布,在性能要求與通用碳布無法匹配的情況下,我們自行設計碳布里碳纖維和樹脂的配比,不只確保了品質,還降低了成本。”孫中文表示。依托著多樣的碳布,盡管臺釣市場競爭激烈,但孫中文仍能不斷推出差異化商品,各類目標魚類均能在其店里找到精準適配的釣具。
極致的管理:流程成本再低點、原材料利用率再高點
談及行業現狀,孫中文和張榮波頗有同感,“以前的釣具老板每天喝著茶、打著麻將就把錢賺了,現在從業者增多,競爭越來越激烈”,但他們同樣認可的是,破局的關鍵不在于漲價,畢竟釣具不是LABUBU。“釣具最重要的是實用性,我們做的是高品質的實用產品,不是奢侈品,高質價比才是王道。”張榮波表示,核心還在于發揮產業帶的優勢。
▲“釣迷”和“創威”均建立了完善的售后服務體系,全方位保障產品品質。
前幾年,孫中文幾乎所有時間都待在工廠里,他花了大把時間梳理電商的銷量數據和銷售節奏,將所有產品重新分類。與傳統的產品分類方式不同,孫中文的分類思路遵循電商邏輯,如大爆款、次爆款、常青款、動銷款、利潤款等,再根據分類重新設計生產、配貨、倉儲等,極大地降低了各環節成本。
“以前我們是運營、倉儲、工廠各一塊,工廠把貨卸到倉庫后就不管了,而分類統籌的好處便是生產和庫存都更有規劃,例如我們在拼多多的爆款庫存消化不會超過10天,那么我就能規劃備貨規模、爆款儲存空間,而不是生產和倉儲都在攤大餅。”孫中文說道。
備貨規模得以規劃后,交付時間也能劃分節奏,這讓孫中文的備貨時間從傳統的45天縮短至15天。“按傳統訂單的交付模式,例如下單1萬支釣具,一般是45天后統一交工。而我梳理出每款產品的銷售節奏后,便可與工廠協調如15天的交貨量、20天的交貨量等”。
精細管理的好處顯而易見,盡管拼多多單平臺便實現超數千萬元的年銷售額,但孫中文的倉庫僅有8000平,且生產、庫存、銷售一直處于動態平衡。
張榮波則繼續在原材料上探索創新空間。據張榮波介紹,路亞竿有大小不一的6-10個導環,以日本富士生產的t環為品質最佳,t環主要由陶瓷、鈦等制成,以往國內的路亞竿常采用不銹鋼材質替換,盡管降低了成本,但幾乎使路亞竿失去了輕便的優勢。
通過與國內陶瓷企業合作,張榮波開發出了鈦合金導環,在達到了同等強度外,極大提升了國內路亞竿的使用體驗。“富士一套t環得近400元,我們不到100元就夠了。”張榮波表示。
此外,張榮波還正與高校合作,通過改良工藝進一步降本。“導環是從鈦板上逐個壓鑄而成,而導環是空心的,且鈦無法回收利用,這意味著一張鈦板80%以上的材料都要浪費。我們目前正與山東大學等高校合作導環的吹塑成型工藝,一旦成功,原材料利用率將大幅提升。”張榮波表示。
盡管產業帶競爭更趨激烈,但孫中文和張榮波頗有信心,在他們看來,建立核心競爭力便不懼競爭。
近日,借助拼多多數據,張榮波發現,小物釣正成為新的消費趨勢。“以往,釣具用戶畫像主要是中老年群體,且20歲到65歲的男性用戶占95%,但小物釣太方便了,逛公園都能捎帶手玩一下,全面打破了人群和場景的限制,女性和孩子都可參與,親子互動便是常見場景之一。”這讓張榮波看到了新的市場機遇。
孫中文則著意于開拓路亞竿市場,依托著當地釣具商家少有的碳布定制能力,他充滿了信心。